打造你的个人品牌(三)选对渠道,建设认知

作者 邹宇阳

不存在客观的现实,也不存在最好的产品。只有一样东西:最适合。那么,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,建立“最适合”这种认知呢?

答案是,瞄准对的顾客群,寻找到达他们的最有效渠道,反复对他们表达和宣传设定好的品牌定位。

对想要建立个人品牌的你而言,方法也是一样的,你需要对你想影响的人,进行认知建设,让人们接受你的定位。其次,你的表达和宣传要恰到好处、切中要害。

这就是在做认知建设,也就是对他人进行正向的、符合定位逻辑的、有目的的一系列增强感知的工作,来加深他对你的印象。

具体怎么做?

有三步:

第一步,明确你想要影响的受众群体;

第二步,明确能够到达和影响他们的渠道;

第三步,在这些渠道上,反复地强化你的“人设”,也就是人物设定。

这跟推广一个产品的思路是一样的,其实也就是运营思维里的渠道运营思维。

明确受众群体,这其实是大众领域的划分。

拿“段子手”这个标签举例子,你是仅仅想让朋友认为你是个有趣的人就够了,还是想让潜在的合作伙伴也意识到你很幽默、有生产段子的潜力?

如果你只想让朋友觉得你有趣,那么你只要抓住微信群、朋友圈、日常聚会这几个渠道道,基本就够用了:如果你还想影响潜在的合作方,那你还得把微博、段子公众号和其他一些接受投稿的渠道也考虑进去。当然,

你是不是得有意识地加入几个脱口秀俱乐部?

然后呢?当然是在这些选好的渠道上,反复、充分地展示你的段子手一面。

关于渠道,我有两件事要特别提醒你:

第一,对一些新出现的渠道,特别是一些大公司推出的新渠道,你要尽量在早期进入,这能让你比其他人更有优势。你比他人抢先了一步,你就更容易抢占住一个个人标签,因为跟你竞争的人还少。这小小的先发优势,可能在未来会让你领先别人巨大的一步。当然,进入早可能需要承担一些风险,因为这个渠道可能做不起来。但相比起来,未来的收益要比风险大得多。

第二,我们人人都有的一个渠道,叫“主场”,也就是随时随地的你自己。你就是自己的主场渠道。这是其他人认识、感知你的定位的最关键渠道。在你自己这个主场渠道上,跟别人打交道时,我建议你,要训练自己有一点“新手引导”的运营意识。

l“新手引导”的运营意识

什么叫“新手引导”的运营意识?我拿微博来给你举个例子,先和你说说互联网运营领域的“新手引导”。

在你第一次注册完新浪微博后,微博会有一个个像路标一样的弹窗提示,来告诉你,这里有个输入框,可以写字;写完了点下面这个按钮,可以发布;发布出去之后,有人来给你留言,你可以点留言下面的链接来回复。

这个做法,业内就叫做新手引导。就是当一个全新的用户开始使用产品时,通过一些引导操作,来建立用户对产品使用方法的认知。

在上面这个例子里,微博的定位是一款互联网的媒体工具,所以它建立认知的过程,就是让用户来发表自己的状态、看法、心得体会等一系列内容生产的操作。通过引导用户完成一个完整的使用过程,来建立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认知,从而感知产品的定位。

那么,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新手引导,是怎么实现的呢?

譬如今天,在一个场子里,我见到一个人,互相介绍一下自己,我知道了他叫小强,在外星工作,是个厨子。我们聊了聊,都觉得对方挺有意思,于是互相加了一下微信。接下来有事儿没事儿就看看对方朋友圈,聊聊天,点点赞,关联就逐步建立了。

在整个打交道的过程中,可能有一些事儿在我和小强之间发生。比如小强说钱包被偷了,让我借点钱给他,过俩周还我。于是我二话没说借了他1万块,两个月过去,他真的还钱了。我就会觉得这个人真守信用,而小强会觉得我真仗义,别人都不借钱给他,就只有我借给他。于是,我对小强的认知是“有信用,讲诚信,是可以借钱的朋友”,而小强对我的认知可能就是“讲义气,心胸宽广,乐善好施”。这就是我和小强对彼此认知的建立过程。其中的“讲诚信”、“讲义气”就是我们在对方眼中的标签。

你看,我们俩下意识中,其实就完成了对彼此的“新手引导”。我们在互相“使用”的过程中,也完成了对彼此的“标签”认知。如果你能意识到,别人是怎么参与“使用”你的,你就可以有意识地设计自己这个

产品的“新手引导”环节,来展现你想要展现的“标签”,也就是你的定位。

所以,我建议你认真想想,自己跟人接触的几种重要场景:日常朋友来往、接触一个重要的陌生人、出席公开活动。在这些场合里, “别人”是怎么来接触和“使用”你的。你可以怎么展现自己,来强化自己的个人标签。

还拿上一讲中的胡辛束来举例,在将自己的公众号和个人品牌定位在“少女心”之后,胡辛束是怎样通过运营来强化大众对她“少女心”这个标签的认知的呢?

一个很小的动作是,她的公众号每天固定22:22推送,意思是“把每个读起来像爱的东西都给你”。是不是很少女心?

这样,这个公众号每推送一次,胡辛束在用户和粉丝心中“少女心”的定位认知就被强化了一次。

1划分渠道,合理展现

刚才列完了几种不同的渠道,可能你会想说,为什么要区分这些渠道,我就是想当一个段子手,那我就在所有渠道都说一样的话、发一样的图不就完了吗?

这就是我接下来想重点提醒你的事了,你可千万别这么想。今天这个时代,我们有很多的渠道可以展现自我,并且是对很多人同时展现自我。微博、微信,甚至晒支付宝账单,都能让别人看起来好像了解了一个完整的你。但你要清楚,不同渠道上的人,其实是你的不同特点的“用户”o你能在长辈群里发荤段子吗?你能在讨厌熊孩子的老板朋友圈里疯狂晒娃吗?当然不能。

你必须要琢磨,如何能够在不同的渠道里,对不同的人展现出你希望给他们看的部分。

我建议你按下面这5个步骤,整理一下你的渠道:

1.根据你对白己的定位,去设计建立别人认知的操作方法和展示的渠道:

2.划分这些渠道中,你所要展示的内容,以及内容所面对的对象:

3.花一些时间,去尝试对这些对象去露出内容;

4.等一等,看看别人是否接收到了这些内容,对待你的态度是否有变化:

5.强化那些带来正向变化的内容展示,弱化或修改那些带来负面变化的内容展示。

微信群和朋友圈,可能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、最高频使用的两个展示个人标签的渠道了。所以关于这两个渠道,我想专门用实际的例子来说说,上面那5步动作都是什么意思。

我观察过一些身边朋友,中午用“饿了么”点餐,点完餐随手转发给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去领订餐红包,还有些人则发到一些专门的微信群里。

我还看到过另一种现象,小张的朋友小王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小张这两天在马来西亚度假,但是小张的领导老李却看不到小张在马来西亚度假的照片。

这种操作,就是利用了微信的自建用户分组,来区分不同人群看到的内容而导致的。

这就是我们清单里的前三步:

  • 1.根据定位去设计、建立别人认知的操作方法和展示渠道,在这些渠道里积累对受众展示的内容,再花一些时间去筛选并露出这些内 容。
  • 2.在微信这样的平台,其实你可以定义出一些分组,并且持续维护这些分组,警如说:同事组、死党组、家人组,以及不分组。
  • 3.在这些分组上,你可以去规划不同的内容,给家人和死党看的,同事就可以看不到;同事能看的,可能家人就看不到,诸如此类。或许,你会认为这种做法有点虚伪,不诚恳。但实际上所有的事情都有边界,这些边界不一定是为了要凸显你某一方面的优点,也可以是限制你某些缺点的展现,甚至是减少一些麻烦。

譬如,你上午被上司批评了几句,中午又和男朋友吵架了,心情极为不爽,你打算发一条吐槽,来释放一下自己悲愤的心情。这个时候,一定要用分组,否则很多人会产生误解。所有最近和你不太愉快且存在于你朋友圈的人,都会误以为你的吐槽发泄与他们相关。而不明真相的人只会觉得你的脾气可真差。

再回到职场规划里。比方说,你还是想要在40岁前成为一个CEO.那么在你规划的每一个阶段,你都应该清楚,面对你的工作团队,什么样的信息展示是恰当的。在初期,你应该是一个主动提问、主动承担

细节工作的新人;在中期,你应该是一个清楚公司的诉求,会补位又有谋略的骨干。但这同时并不影响你面对朋友时,写一些有趣搞怪的段子。

—-◆本讲小结◆_一

总结一下,明确了个人定位后,你需要选定必要的渠道,规划你和他人接触时的信息传搔。把你的定位清晰地传达给对方,不断建立、增强对方对你的认知。这么做的时候,你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做渠道运营。

学会了在渠道内的认知建设,接下来你就可以用到内容运营的思维,通过深耕细作去把个人品牌给打扎实了。这也是我们下一讲的内容。

思考题:

现实生活中,你是否有过划分不同渠道,向不同的对象建立你不同形象的经历呢?比如,你在微博、微信这样不同的渠道发布的内容一样吗?

或者你是否见过善于给自己贴标签、强化他人对自己品牌形象认知的例子?

欢迎在文稿下方的留言区写下你的留言,像邹宇阳一样和大家分享出来

以上就是我们这期精品课会带给你的内容。如果你听了我的课程介绍,想到了某几个你的工作伙伴,或者你关心的人,觉得这堂课对他们打造和运营自己的个人品牌有帮助,请你点击页面最下方的分享,分享给他,关注邹宇阳(QQ/微信:275043336)伴你学到老的良师益友!